圆明园座落在北京西郊海淀,与颐和园紧相毗邻。它始建于康熙46年(1707年),由圆明、长春、绮春三园组成。占地350公顷(5200余亩),其中水面面积约140公顷(2100亩),有园林风景百余处,建筑面积逾16万平方米,是清朝帝王在150余年间创建和经营的一座大型皇家宫苑。它继承了中国三千多年的优秀造园传统,既有宫廷建筑的雍容华贵,又有江南水乡园林的委婉多姿,同时,又吸取了欧洲的园林建筑形式,把不同风格的园林建筑融为一体,在整体布局上使人感到和谐完美。真可谓:"虽由人做,宛自天开"。圆明园不仅以园林著称,而且也是一座收藏相当丰富的皇家博物馆。法国大作家雨果曾说:"即使把我国所有圣母院的全部宝物加在一起,也不能同这个规模宏大而富丽堂皇的东方博物馆媲美"。园内各殿堂内装饰有难以计数的紫檀木家具,陈列有许多国内外稀世文物。园中文源阁是全国四大皇家藏书楼之一。园中各处藏有《四库全书》、《古今图书集成》、《四库全书荟要》等珍贵图书文物。 圆明园,曾以其宏大的地域规模、杰出的营造技艺、精美的建筑景群、丰富的文化收藏和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内涵而享誉于世,被誉为“一切造园艺术的典范”和“万园之园”。 不幸的是,这一世界名园于1860年10月惨遭英法联军野蛮的劫掠焚毁, 清咸丰十年(1860年),英法联军攻占北京后,于10月6日占据圆明园。中国守军寡不敌众,圆明园总管大臣文丰投福海自尽。英、法军队洗劫二天后,向城内开进。10月11日英军派出1200余名骑兵和一个步兵团,再次洗劫圆明园,英国全权代表詹姆士·布鲁斯以清政府曾将巴夏礼等囚于圆明园为借口,将焚毁圆明园列入议和先决条件。 10月18日,3500名英军冲入圆明园,纵火焚烧圆明园,大火三日不灭,圆明园及附近的清漪园、静明园、静宜园、畅春园及海淀镇均被烧成一片废墟,安佑宫中,近300名太监、宫女、工匠葬身火海。这一世界文明史上罕见的暴行给中国文化带来了一场巨大的浩劫。以后又经历了无数次毁灭和劫掠,一代名园最终沦为一片废墟。经过血与火的洗礼,圆明园犹如中国近代史的一部史册,具有撼人心魄的价值。 新中国成立后,如何积极抢救、妥善保护、科学整修和有效利用圆明园遗址这一中华民族珍贵的的历史文化遗产,充分发挥其重大的政治、历史及园林价值和爱国主义教育功能,一直是我们党、各级政府及社会各界和广大人民群众十分关注的问题。 在各级政府的关心和支持下,经过多年努力,回收了原属圆明三园地域范围内的全部土地使用权,搬迁了园内全部住户和绝大部分驻园单位。2000年,《圆明园总体规划》获国家文物局正式批复。 1988年1月5日,圆明园遗址被公布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同年,遗址公园试开放。经过各级政府多年不懈的努力,遗址的保护整治工作取得成效,目前已初步形成福海、长春园和绮春园三大景区,既有浩瀚的福海,又有亲切可人的湖泊,更有山水环绕的河溪,保持了水体的天然风韵;按原有的植物配置,形成了以松、竹、荷、柳为主题的植物景观。目前是市园林局评定的一级二类公园,并被首都综合整治委员会评为北京市文明旅游景区。春季的“踏青节”、夏季的“荷花节”、秋季的“菊花节”、冬季的游园会四季系列旅游文化活动形成特色。近两年,完成了含经堂遗址的全面考古发掘和遗址保护工程、圆明园唯一残存古建筑——正觉寺修缮一期工程。环境整治一期工程取得阶段性胜利,初步完成了西部九洲清晏景区的试点保护,绮春园宫门区环境整治,长春园新改造的荷花区,栽植了精品荷20余种,开办了体现圆明园荷花文化的系列琴、棋、书、画节目以及“欢乐荷花宴”精品荷花美食。圆明园再度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昔日的皇家园林,今朝成了人民的游憩之地,同时又是一处难得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圆明园,曾以其宏大的地域规模、杰出的营造技艺、精美的建筑景群、丰富的文化收藏和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内涵而享誉于世,被誉为“一切造园艺术的典范”和“万园之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