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耶寺座落于西藏自治区扎囊县雅鲁藏布江北岸的扎玛山麓,是西藏地区建造的第一座佛、法、僧俱全的佛教寺院。 桑耶寺有许多名字,古称“乌登勃来”,藏文寺名为“吉祥永固天成桑耶大伽蓝”,或者“邬策钦莫寺”,还有“无边寺”、“存想寺”、“三样寺”等名称,一般总称为“桑耶寺”。桑耶寺是藏传佛教历史上第一座“佛、法、僧”三宝俱全的寺庙,建造于大约公元8世纪中叶的吐蕃王朝第五代赞普赤松德赞时期。 桑耶寺的建筑规模宏大,布局奇特,建筑是仿照古印度婆罗王朝在摩揭陀所建的欧丹达菩黎寺为蓝本而建的,全寺的建筑完全按照佛经中的大千世界布局:中央为世界中心须弥山,由一座藏、汉、天竺三种风格的三层“邬孜大殿”代表;大殿南北又建太阳、月亮两殿,象征宇宙中的日、月双轮;邬孜大殿四个角上分别建有红、白、绿、黑四座佛塔,代表四大天王;大殿四周还均匀分布着4大殿和8小殿,表示四方咸海中的四大部洲和八小洲;寺庙建筑群的外围是一道圆形的围墙所环绕,象征着世界外围的铁围山。整个寺庙的建筑布局又和密宗的曼荼罗(坛城)有几分相似。 桑耶寺由印度僧人寂护和莲花生仿照印度的奥坦陀布黎寺设计,始建于公元762年,至779年建成。寺庙建筑群占地面积约11万余平方米,完全按照佛教对世界结构的想象规划。主殿凝聚了藏、汉和古印度三种建筑风格,殿前立有“兴佛盟誓”碑,在多吉德殿外的右侧还立有一古藏文石碑。主殿门前立有石狮一对,狮高1.2米,石座为方形,雕刻有方形莲花纹。寺内还有一对汉白玉石象,高1.05米,造型古朴,具有唐代的雕刻风格。寺内还有大铜钟1口,高1.1米,直径0.55米,钟上铸刻的古藏文十分罕见。 桑耶寺建成后,吸引了大批来自内地、印度、中亚等地的僧众以及当地贵族子弟前来修行,从而奠定了桑耶寺的在佛教发展史上的崇高地位。此外,桑耶寺的建筑为人们研究藏、汉以及古印度的建筑艺术,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