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门口关位于绥中县李家乡,东距绥中城62.5公里,南距山海关15公里,是明长城的重要关隘,被誉为“京东首关”。 耸立在高山峻岭之巅的九门口长城,依山势起伏升腾,蜿蜒伸展,九道水门横跨两山河谷之间,形成了“城在水上修,水在城中流”的奇异景观,故有“水上长城”之称谓。而地处关外地区进入中原的咽喉要道,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 九门口长城于明洪武十四年(公元一三八一年)在北齐长城的基础上修建而成,代宗景泰和神宗万历年间重修。九门口,古名一片石,明代以前,一片石是一条京----奉之间的交通要道。到了明代洪武十三年,以徐达为代表的将军率民兵营修康平县岭三十二关始建长城。明景泰元年(公里一四五零年)都御使郡来学修喜峰口迤至一片石。修筑长城后,一片石关被九门口关代替,成为关内外的重要关卡和门户。 九门口长城以砖石砌筑,建有垛口、女儿墙、战台、哨楼、敌楼、烽火台、围城。建筑独具特色,在百余米的九江河上,铺就7000平方米的过水条石,俱为纵行铺砌,边缘与桥墩周围,均用铁水浇注成银锭扣。城门之上架起了一条横跨九江河的巨大水上城桥,两端筑有围城,恰似桥头堡。九座水门各宽5米,从地面至券旌石高7米,连垛口高达10米。在九门口长城2公里的范围内,就有敌楼12座、哨楼4座、战台1座、烽火台1座、城堡1座,使关城布局严密,建筑异常坚固。 两座围城是天启六年(1626年)增筑的,各有七个券洞,里砖外石,高大雄伟,是长城中少见的结构。关城由万里长城墙体和内城及关前九江河上护城泄水城门构成。内城周长1公里,墙高约8米,城墙高大坚固。墙身为砖石结构,顶宽5米,底宽6米,墙高8米,外侧有垛口,里边有女墙,巍峨壮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