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圌山是剑门蜀道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位于江油市北25公里处,距绵阳66公里,距成都170余公里,是国内著名的丹霞地貌风景区,其交通快捷方便,环境宜人。 窦圌山先名猿门山,因山上猿猴较多,山形如门得名。后因山极似豆子大的石子构成,山形如圌(草屯),便称豆圌山。再后为什么又改称窦圌山呢?因为唐代彭明县有个主薄叫窦子明(又称窦子石),倾慕窦圌山清、奇、幽、秀,便弃官隐居山上,修仙炼道。他换修了铁索桥,重建了山上的寺庙,三年后功成飞升,从山门口的悬崖处跳了下去,变了神仙。“山不在高,有仙则名”,从此,后人为纪念他,便将豆圌山改名为窦圌山。 窦圌山的建设起源于梁大同年间(公元535年前),兴于唐、宋,盛于清,而复兴于20世纪80年代,至今已有1400多年历史。它最早为道教活动场所,后为佛教占据,最后佛教、道教共融相处。窦圌山以奇特的山峰、惊险的索道、古老的庙宇及各种特色旅游项目,吸引着中外游客,诗仙李白少年游此,曾留下了“樵夫与耕者,出入画屏中”的千古绝句。 窦圌山海拔高度1140米,相对高度608米,山顶突兀而出的三座山峰,分别名为:东岳峰、飞仙峰、神斧峰,三峰峰顶分别建有东岳殿、窦真殿与鲁班殿。三殿均以铁瓦盖顶,翘檐欲飞,每当雨后初晴或晨雾欲退之时,云纱轻裹山峰,殿宇忽隐忽现,宛如天宫仙阕,而在天气晴朗时,周围百里都可以欣赏其凌空欲飞之势。窦圌山为蜀中第五大名山,被誉为“世上无双景,天下第一峰”。以山势奇特,林壑幽美著名,是与青城、峨嵋媲美的川北名山。窦圌山以奇、险、幽、秀为特色,山中有十大旅游区域,二十八个景点,博大幽深。位于云岩寺山门前,左右各一根,高11米,生铁铸成的镇山铁桅,以及为安置云岩寺开山第一代主持了然大师的舍利子所建的灵骨塔和以上的“圌岭飞桥”、“铁索飞渡”、“福地仙关”、“云岩剖石”、云岩古刹、转轮经藏和传说中的碧云洞天共同组成了具有典型意义的窦圌山古八景。 窦圌山有五绝:一绝是南宋淳熙八年(公元1180年)建的飞天藏,规模宏大,工艺精巧,历史悠久,为目前保存最完整、历史最悠久的纯木结构转轮经藏,是窦圌山文化内涵之精华,为国内同类文物之首,云岩寺也因此获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殊荣;二绝是横弛两峰间的铁索桥,历时近三百年,且烁烁有光,被列为巴蜀之迷,三座山峰均似刀砍斧削,雄峙山顶,直插蓝天白云之中,被誉为全国最大的砾岩丛。三峰只有东岳峰可拾级而上,其余两峰均无路可登,仅以铁索为径,要去那边的山峰就得一手拟握上面一根铁索,脚踏下面一根铁索,小心翼翼的“飞”渡过去。铁索上常有身怀绝技者为游人表演,履于云海雾帷中,惊险绝伦,堪称华夏一绝,真可谓“风景这边独好”;三绝是生长在悬崖上的白皮松,汲天地之灵气,历时五百余年仍生机盎然,龙钟挺拔,可称为窦圌山的“活化石”。再加上李白的诗和于佑任的字,统称为窦圌山五绝。 散见于窦圌山景区各处的摩崖石刻、庙宇楹联、匾额等,乃是一批书法珍品。其中以东岳峰绝壁上“别有天”石刻、前寨门的“福地仙关”、“九倒拐”条石小路绝壁上的“云岩剖石”、“虎”字碑、以及于任佑录书李白名句“樵夫与耕者,出入画屏中”石刻碑为之最,笔法圆润雄劲,刚柔相济,字体融会章草、今草和狂草特色,又含有飞白文,雄劲豪迈,世所罕见。 窦圌山属于典型的砾岩丹霞地貌,整座山峰岩体裸露。是在据今2.2亿年前的三叠纪初期及其以前的地质历史时期,通过三叠纪晚期、据今约1亿年前的白垩纪中期、据今4500万年前喜马拉雅造山运动的强烈影响,又在以流水为主的外引力长期侵蚀、切割下,逐渐形成了今天窦圌山的悬崖绝壁。窦圌山因在地质历史上受到过几次造山运动的影响,外露地层比较多,其中有古生代志留系中上统、泥盆系下中统、二叠系上统、中生代三叠系下统和中生代侏罗系中上统地层。由于窦圌山地质构造复杂,既有褶皱,又有断层,所以在短短的四、五公里距离内,就有三个断层发育。因此窦圌山以奇特的地质、地貌成为了国家级地质公园。并且窦圌山的气候垂直变化明显,植物垂直分布也明显,森林群落具有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三层完整结构,林业生态系统稳定平衡,各种动植物散见于山间。 现今的窦圌山旅游区已成为商务、旅游、观光、会议、娱乐、休闲、住宿、餐饮为一体的现代化多功能旅游区。公司于2005年3月顺利通过了ISO9001国际质量体系认证和ISO14001国际环境体系认证,并且今年已申报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的评定。在基础设施日趋完善的同时,窦圌山风景区不断开发新的特色旅游项目。利用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窦圌山风景区开辟了高山滑翔运动、彩弹射击对抗游戏、岩壁上的芭蕾——攀岩、滑草、悠玻球、高尔夫练球场,网球场等,众多参与性项目的建成,已使窦圌山建成一个集运动休闲、旅游观光为一体的综合型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