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当前位置: 首页  景观人文  人文地理

福建的建筑风俗

所在地区:福建   时间:2007年11月12日 17:02:00  【加入收藏夹】【举报】【关闭

畲族村寨,大都分散在山岗、丘陵,少数在沿海和海岛上,依山建房、聚族而居、自成村落。建房坐向多坐北朝南。门前多种树木。 “建房”要择吉日。破土动工后要定朝向,立合砖俗称“定磉”。木工动锯斧要定“驾马”日。房主要备茶、酒、五果、焚香鸣炮祭供“鲁班”。祭后才动工、上梁。其后,请銮驾、贴柱联、压梁谷、挂红布,中堂上书“紫微銮驾”,进宫柱贴联“建屋喜逢黄道日”;“上梁幸遇紫微星”。中庭放个“斗灯”,以示照耀千秋大业。建成后要择日入宅,房主肩挑“祖宗担”,让上辈人先入宅,晚辈后进。 旧时,畲族山村,因经济困难住房建造简单,多盖“人字”式或“孩儿撑伞”式的草楼。 清代以来,住房多改为土木瓦房,依山建筑。四周均围黄泥土夯筑的土墙。中间分别架有二、四,用七柱或五柱木料,屋顶盖瓦片。正座中间分前厅和后厅。后厅左边常设小门通后山。前后厅两边隔4个正间,专作卧室。正厅前一般都设有二片天井,以堆倒垃圾沤肥农用。有的建有廊庑,前后廊庑分别作用厨房或堆放农具和做猪栏。住房一般有二层楼。楼上低,楼厅高,使厅堂阳光充足。立有固定楼梯或移动手梯通往楼上。楼上则用竹片加泥土或木板做墙壁隔间,楼房间多作粮食仓库或放家具用。每座屋前或屋后均留有小块空地,以晒柴片、衣服、番薯丝等。边角地多种柯木遮荫。50年代后,畲族群众居住条件明显改善,砖瓦房、混凝土结构房逐步取代旧式的房屋。

发 布 者:
tianzi (发送站内信息)
 
  推荐给朋友
 

发表评论 【查看全部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
分类导航
  旅游景点
  人文地理
  特产名优
地区导航
 北京  天津  重庆
 黑龙江  吉林  辽宁
 山东  山西  江西
 云南  贵州  四川
 河南  河北  安徽
 湖北  湖南  海南
 西藏  青海  新疆
 陕西  甘肃  宁夏
 广东  广西  福建
 江苏  浙江  上海
 香港  澳门  台湾
 内蒙古  其它
推荐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