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习俗,它反映了瑶族人民灿烂的传统文化的健康部分,成为瑶族医药重要内容之一。 瑶族大多高山为居,迁徙频繁,游耕生产,生活条件十分艰苦,但深山老林,药物资源却十分丰富。勇敢勤劳的瑶族人民,利用本地的药物资源防病治病、保护健康、繁衍后代的经验是很丰富的。然而没有本民族的文字,无法对丰富的医药卫生经验进行文字总结,传给后代,卫生习俗则成为一种特殊的记载和传录方式,至今不少地区瑶寨仍沿用不衰。 (一)门边插青叶 在金秀等一些瑶寨中,凡是家中添丁加口,即在大门边插上一枝青叶,告示外人不准入屋。添的是男孩就在门连插上一枝竹叶,是女孩就在门连插上一枝树叶。瑶族人民认为,婴儿阳气未足,接触外人容易“招风引锁”,故不准生人入屋,直至小孩满月为止。 在婴幼儿期,瑶家最忌的是“风”、“锁”(包括现代医学所指的新生儿肺炎、新生儿破伤风及婴幼儿腹泻)。“痘”(指水痘和天花)。早在《开建县瑶僮》中就有瑶人“最畏患痘,有出而染痘者,不得复入”的记载。 门边插青叶实为一种有效的预防疾病措施,对减少许多新生儿疾病的发生,保证婴幼儿的健康成长起了积极作用。 瑶族另一种卫生插青习俗是:家里有人患重病,就用新鲜茅草打一个结,挂在大门边上,暗示别人不要随便进屋。他们认为,病人应忌风避瘴,而生人来时会给病人招风染瘴;另外,认为病人秽气重,在自家大门边插上青叶,别人看见青叶就会自动避开,以免把秽气传给别人,更不带小孩去串门了。这不仅是瑶族人民在生活中养成的美德,也是他们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与疾病作斗争而形成的对疾病传播及预防的科学认识。 (二)火葬 瑶族的丧俗因地区和支系而异。如“勉”支大都行土葬,“布努”支过去兴过岩葬,现兴土葬。“拉珈”支葬式有3种:成年人火葬,未成年人土葬,婴儿行挂葬,广东连南八排行“游尸葬”。据考,在远古的年代里,瑶族老人逝世,大都装入棺柩设灵堂祭奠,请师公、道师做道场为死者超度,然后火葬。后来由于受到壮、汉族文化的影响,部分地区才改为土葬。但广西金秀瑶族自治县等地区的部分瑶族至今仍用火葬。他们认为,人死后,腐败的躯体会散发出一种毒气,这种毒气会污染水源,山林,健康人接触了被弄脏的水源、山林就会得病。 他们还认为,那些因痨病(肺结核)、老鼠疮(淋巴结核、鼻咽癌等)和发人瘟(霍乱)而死的人,他们的口鼻中会有孑孓蛆虫涌出,这些孑孓蛆虫不但能使接触死者的人得病,还会通过污染水源、山林而使他人得病。所以凡是生“痨病”、“老鼠疮”及发“人瘟”而死的人,死后立即用煎熟的鸡蛋蒙住死者的口鼻。然后再洗身入殓,做道场,出山在野外火化。火化所用的燃料为送葬者每人带一捆干柴或松枝加上临时就近拾来的干柴,据说用煎蛋堵口鼻,一是堵住孑孓蛆虫不让其散发出来;二是已经散发出来的孑孓蛆虫会附在有香气的鸡蛋上。这既保护了水源、山林的清洁,又方便了后代对遗骨的处理;更重要的是,对那些确患传染病而死的人,经过火化,彻底地消灭了传染源,保护了他人的健康。 (三)芭蕉叶当碗 瑶族人民非常讲究礼节,尊敬长辈。许多地区的瑶族在红、白喜事中,村寨内不管同姓异性,所有的男女长辈都要请到,就是有病的老人也不例外。有病的长老懂得到别人家里饮酒作客或在群众聚餐的场合,都自觉带去食具。如果他们忘了带食具,就会自觉地取芭蕉叶代碗,临时修木枝代筷。餐中让别人替他们挟菜放在芭蕉叶中。在这种场合,有病的老人不会受到歧视,反而很受人的尊重,同桌人都会热情地给他们夹菜添饭。有的地方的瑶族还有家庭分餐的习惯。这说明瑶族先民对防止病从口入早已认识。所采取的手段和措施是科学合理的。并作为一种习俗沿袭下来。 (四)药粑 瑶族由于高山而居,村寨零星分散,三户一村五户一寨,远古年代,交通不便,缺医少药,生产技术落后,卫生条件也差,肠道寄生虫病(如蛔虫、钩虫等)颇为流行。为了保证人们特别是后代的健康,广西金秀的茶山瑶每年三、四、五月份习惯采用一种植物的叶捣碎取汁与糯米粉、糖混合做成粑粑吃,吃药粑后第二、第三天,常能驱出大量的蛔虫。由于方法简便易行,糯米粑粑味香可口,而且驱蛔效果好,无任何副作用,男女老少均乐于接受,故而形成一种习俗沿袭下来。 如果哪一家因缺糯米而做不了粑粑,那么,邻居的大婶、大娘们会送些给他们,小孩子们相互之间也常会三五成群拿来粑粑做“家家”。从而保证了人们特别是儿童每年都能定期驱虫,驱虫覆盖面达100%。这一习俗,在山区医药科学技术落后的年代里,对保护人群特别是儿童的健康起到了难以估量的作用。就是在今天,用糯米药粑驱虫,对于分散居住的瑶寨,也比防疫保健工作者挨家逐户地去分发驱虫西药的效果要好得多,而且方便。 (五)药浴 自古以来,瑶族人民虽然居住条件差,文化水准低,但他们却酷爱清洁。不论严冬腊月或是夏日酷暑,每天劳动后都要洗澡。他们洗澡不同于其他民族只有清水一盆,而是用药水洗,俗称药浴。 据调查,居住在广西金秀龙胜、忻城、上林、马山、都安等县各支系的瑶族人民及湖南的花瑶都有药浴的习惯。 瑶族药浴的药材是采用当地盛产的草药。一次药浴所用的草药,少则几十种,多则上百种。这些药都是平时劳动之余就已采回的,有的是房前屋后野生的,或是种在菜园里的,所以用时非常方便。所用药物因地制宜,功能多种多样,有清热解毒、祛风散寒、舒筋活络、滋补气血等等。药浴时,常根据不同对象、不同季节或不同疾病选择不同药物。通常新生儿及产后妇女多选用温补和消炎作用的药物,比如大血藤、五指毛桃、九节风、鸭仔风、穿破石、杜仲藤等,这样可预防产妇及新生儿的各种感染,滋补气血,促进产妇子宫复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