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当前位置: 首页  景观人文  人文地理

甘肃的图腾崇拜与民间剪纸

所在地区:甘肃   时间:2007年11月20日 14:06:00  【加入收藏夹】【举报】【关闭

扫天娃娃是女娲在甘肃传统的民间剪纸纹样中,有许多是人文创世始祖的形象,如《双龙抱珠》、《蛇抱九颗蛋》、《双蛇产四子》、《五爪神龙》、《双蛇盘莲花》《人头龙》、《扫睛娘娘》、《独女栽棒锤》等等。经考证得知,这些传统剪纸图样,多与对远古神话传说人物伏羲、女娲的图腾崇拜信仰有关。在民间,每逢阴雨连绵、大雨滂沱,人们总要剪一个“红纸娃娃”,一手执笤帚,一手拿灰包,腾空跃起,横扫乌云,群称为“扫天婆婆”或“扫天女娃”。实际“扫天婆婆或是扫天女娃”,就是人们心目中的女神——女娲形象。女娲氏生于甘肃秦安县陇城镇。《风俗通》云:“俗说天地开辟,未有人民,女娲捏黄土作人,剧务,力不瑕供,乃引垣于泥中,举以为人。”《楚辞·天问》中载:“传言女娲人头蛇身,一日七十七化。”又据史料记载:“女娲捏土造人”、“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积芦灰止淫水”等功绩造福人们;此段历史记载又说明女娲炼石补天的丰功伟绩。女娲将天地补好后,又看到中原济州一条黑龙在祸害人民,她挥剑杀死了凶恶的黑龙,还赶走了毒虫猛兽,使得人类免除了这些畜兽的祸害。伏羲女娲氏族图腾文化是甘肃民间剪纸的灵魂和机体。在甘肃传统剪纸作品中,以人和植物造型为主体,尤其是人面蛇身、人首龙身、人首鱼身、人面鸟身、人面马身、人面牛身等等广为流传。这些传世剪纸纹样与伏羲、女娲、黄帝、炎帝、帝喾氏族文化图腾崇拜信仰相一致。抓髻娃娃是天神轩辕黄帝的造像,是中华民族的保护和繁衍之神,也是轩辕黄帝的族徽“天”字形象。与图腾崇拜有关这种崇拜原始始祖习俗起源于原始人类早期,它表现在人类8000年到5000年前,甘肃出的彩陶绘画与泥塑人类早期始祖人物肖像中。这种习俗沿续到汉代,就出现了中华大地上的石刻、画像砖《伏羲女娲图》,它们和“蛇”、“龙”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形成一种非常特殊的文化现象,风靡全国。我国古代艺术家塑造出的伏羲、女娲图艺术品,被当做陪葬品,装饰在死者的墓室内,有的刻成石碑头(即二龙戏珠)陈放竖立在死者的陵园墓地上,它们是借助“蛇”与“龙”的每一次蛰居终将迎来新的苏醒这种自然规律,祈求祖先(人的)死亡的肉体还会迎来新的苏醒,他们的灵魂又一次地新生。所以古代先民们将《伏羲、女娲图》大量地使用于祭奠先人的坟墓、石棺或祠堂里。最早始自汉代以后在汉代以后,广大农村劳动妇女采用廉价的纸张剪刻成以“蛇”、“龙”为主体的动物与人相结合的形象。“人面蛇”、“人头龙”;还有许多农村民间艺人,为了适应民众习俗的要求,将这些形象刻在石碑碑头上,刻在墓室内的砖头上,刻在死者的墓地园陵石牌坊上。祈求死者灵魂早日复苏。这种《伏羲、女娲图》还派生成为《二龙对珠》、《龙凤呈祥》、《双龙喜得贵子》、《龙抱九颗蛋》、《双龙产子图》、《龙戏凤图》等吉祥图案。这些图案还被民间艺人们制作成刺绣品、木雕艺术品、剪纸艺术品、皮影艺术品、石刻艺术品,装饰和美化日常生活,开始由祭祀始祖发展到装点人们的日常生活。有些图样也融入人们服饰和文化娱乐之中,这种习俗风靡我国大江南北。伏羲、女娲人文创世始祖的艺术形象多种多样,并且在全国各地形成了不同剪纸流派,其中甘肃的传统剪纸纹样最为原始,古文化内涵也最为丰富。在中华文化史上,以《人身蛇》、《人头龙》或“蛇尾”、“龙尾”形象出现的伏羲与女娲正是人文创造的始祖形象,伏羲与女娲的交尾图也正是人文创造的最高形式。为什么这种现象在甘肃最突出,究其原因,伏羲、女娲都诞生在甘肃境内,大量伏羲、女娲蛇图腾文化,实际上也是蛇纹身和蛇图腾的沿续。蛇、龙图腾习俗至今还保留在甘肃民间,并祭祀敬奉。

发 布 者:
tianzi (发送站内信息)
 
  推荐给朋友
 

发表评论 【查看全部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
分类导航
  旅游景点
  人文地理
  特产名优
地区导航
 北京  天津  重庆
 黑龙江  吉林  辽宁
 山东  山西  江西
 云南  贵州  四川
 河南  河北  安徽
 湖北  湖南  海南
 西藏  青海  新疆
 陕西  甘肃  宁夏
 广东  广西  福建
 江苏  浙江  上海
 香港  澳门  台湾
 内蒙古  其它
推荐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