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当前位置: 首页  景观人文  人文地理

撒拉族集市

所在地区:青海   时间:2007年11月20日 17:06:00  【加入收藏夹】【举报】【关闭

撒拉族集市〔白庄集〕又叫“阿合尔孜”, 撒拉语与汉语音转合成词。 每逢三、六、九日为集市;每旬三次,每年 3~5 月和 9~12 月 为旺季,其余月份为淡季。旺季时节人数逾千,淡季时只有几 百人。据说 20 世纪初只有河州汉民张某开小铺一间,经营茶、糖、火柴、布匹等货。农户所需农具如铁锹产自民和县川口,犁铮产自化隆县,由民和或化隆的人驮来贩卖或交与张家小铺 零卖。 20 世纪 40 年代后,曾有过铺面 30 户,其中饭馆 3 户,饭 馆兼容店 5 户,其余是百货杂品铺子,各商店主要从河州城 购进商品,从西宁循化来的商品却极少,当时的商品种类不超过 500 种。当时参加白庄集市贸易的有临夏来的干草、糖、铁锹、筛子等物 ; 道将藏族的粮食、柴草、牲畜及畜产品等,夕广沟藏民带来的自编背斗等物,下滩、托坝的汉民回民带来的蔬 菜、水果等,除一部分以货币作媒介外,有时也以物易物。〔街子集〕街子集也是每旬三次,逢一、四、七日为集市贸易之日,原先也只有河州东乡马学董一家店铺,20 世纪 40 年 代时多达 14 户,除了布匹店、杂货店、山货店外,还有 7 家屠户,为人们供给肉食。交易方式也大多是以物易物,互通有无。笔者疑“街子”其实应为“街集”之音转,在撤拉人那里,将“ 集”读作“子”, 上面所讲“阿合尔孜”之孜在汉语中应为“集”。 〔期孜〕撒拉族人称孟达村为“期孜”, 据笔者研究 ,“期孜”应为“柴集”之音转。过去,在孟达村口,曾经是柴 禾、木料、炭与蔬菜等物相贸易的柴木市场,汉民和说汉语的 回民便称其为“柴集”,此种贸易风俗至今犹存。

发 布 者:
tianzi (发送站内信息)
 
  推荐给朋友
 

发表评论 【查看全部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
分类导航
  旅游景点
  人文地理
  特产名优
地区导航
 北京  天津  重庆
 黑龙江  吉林  辽宁
 山东  山西  江西
 云南  贵州  四川
 河南  河北  安徽
 湖北  湖南  海南
 西藏  青海  新疆
 陕西  甘肃  宁夏
 广东  广西  福建
 江苏  浙江  上海
 香港  澳门  台湾
 内蒙古  其它
推荐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