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当前位置: 首页  景观人文  人文地理

青海湖祭海-人神共舞

所在地区:青海   时间:2007年11月21日 12:01:00  【加入收藏夹】【举报】【关闭

  青海湖祭海-人神共舞青海湖是中国最大的内陆咸水湖,曾被《中国国家地理》评为“中国最美湖泊”之首。地处青海东北部的大通山、日月山、青海南山之间,三面环山,风景壮丽。景区以高原湖泊为主体,还有草原、雪山、沙漠等景观。湖面东西长,南北窄,略呈椭圆形。湖水含盐量大,浮游生物稀少,湖水平均深约19米,最深处28米,蓄水量达1050亿立方米,湖水透明度可达八九米以上,所以显得格外湛蓝。湖面海拔3260米,比两个东岳泰山还要高。即使在炎炎盛夏,日均气温也仅有15 摄氏度左右,是理想的避暑消夏胜地。青海湖东西长106公里,南北宽63公里,环湖一周有360余公里,湖面达4500平方公里。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和自然保护区,被联合国列入《国际重要湿地手册》等公约。青海湖是青海乃至全国最富有特色的旅游景区之一。昔日的青海湖,曾是西王母“千帐之国”草肥水丰的广袤牧场,自古以来就是优良的草原牧场。青海湖古代称为鲜水海,藏语称为“错温布”,蒙古族语称为“库库诺尔”,都是青蓝色的海之意。汉代称为“西海 ”,北魏开始称“青海”,青海省的省名就是由此而来。自1908年以来,青海湖水位下降了约13米,湖面缩减700多平方公里。由于水位不断下降,原本是一个整体的青海湖,逐渐分离出许多小的湖泊。20世纪60年代起,从青海湖已分离出了尕海湖、沙岛湖、海晏湖等多个单独湖体,呈现了一种众星捧月的独特地理奇观。青海湖湖中有海心山、三块石、鸟岛、海西山、沙岛五个形态各异的岛屿,层峦叠翠,景观独特。湖周围水源充足,雨量充沛,土地肥沃,牛羊成群,牧歌悠扬,沿湖两岸有辽阔的天然牧场,这里冬季多雪,夏秋多雨,牧草丰美,是青海重要的牧业基地。祭海之日表演假面舞蹈以求祛祟迎新、消灾祈福、祈求海神保佑,是祭海民俗活动中新设的内容之一。至今,每当祭海之日,环湖寺院的僧侣们便穿起锦锈长袍,戴上华丽的面具,在鼓乐声和诵经声中威严起舞。据考察,在祭海之日走出寺院进行环湖跳神表演的寺院很多,有海南州吉栋寺、左那寺、罗汉堂密宗寺和萨佑寺。仅萨佑寺祭海跳神就有《赛日精姆》、《佑斗候》、《桑德》(开道先锋)、《优拉》、《章松四面兽》、《吉祥鹿舞》六个跳神面具舞。宁玛派跳神(羌姆)一般以赞颂莲花生为主旨,上师莲花生成为宁玛派各寺院赞颂的最重要的跳神角色。藏传佛教的假面仪式可以说是围绕着出场的角色而展开,因角色的表演而获得生命力的。他们少则数人,多则上百,令观者眼花缭乱,不明究底。在这里试描述其表演情形:两个长法号、一钹一立鼓一齐奏响,乐队中一僧人高声吟唱经文,在庄严肃穆和富有震撼力的鼓乐声与诵经声中,《赛日精姆》跳神舞开始。十名“敬献甘露诸神”舞者头戴黑帽面具,一手持系有五色彩绸带的金刚杵一手紧握银杯,跳跃出场,两名手执幢幡者跟随其后。待十名黑帽出齐后,跳着威武凝重的金刚步,手持银环围成圆形缓慢作舞,并且向地上洒酒三次,表示向上师、本尊、菩萨、海神、护法诸神等敬献神饮,意在求得众神保佑,以此为跳神仪式建立坛场。看来这应为黑帽咒师的敬献神饮舞。它是以赞颂莲花生八化身诸神舞为开场,即“莲花生八名号舞”中的“敬献饮神舞”, 亦称黑帽咒师神饮舞,与印度、我国西藏等地宁玛派的纪念莲花生的羌姆仪式相似。黑帽咒师,因他们登场时头戴黑色宽沿法帽而得名。其装束异常华丽森严,他们头戴的黑帽饰有彩绸,正中为黑绒球、以及骷髅、金刚、金云等,身穿绣有各色图案的宽袖彩袍,着荷花状黑披肩及挂五色哈达,腰系各色围裙,其上饰有一威猛的愤怒明王面容,边缘绘头颅与火焰。黑帽咒师用黑布或白布蒙嘴,并以帽沿垂下几缕黑线穗,遮住脸庞。据说这样装扮旨在表现咒师的愤怒和威严。他们手中通常持有两件法器:系着黑绸带的金刚杵和骨碗。黑帽咒术与法术的威力是古今闻名的,正所谓“天上的空行法神皆随他旋转,地上的八部鬼众皆供他役使。”在藏族的历史传说中,这一角色堪称最坚定而强有力的护法者,他的形象正是铲除外道的惊人举动而进入了羌姆的仪程。黑帽咒师在羌姆中有两种身份:一是以威猛的法力清净坛场,斩除邪恶;二是作为护法神随从,出场迎请诸神降临。为此,各派羌姆仪式,第一场多由黑帽咒师先出场净坛迎神。“赛日精姆”正是作为护法神随从出场迎请诸神降临,并会盟于青海湖举行祭海神仪式。接着,表演“佐斗候”,意为财神,出场角色是位身着传统藏服,头戴黄发白面财神爷模样面具者,独自即兴表演。舞蹈动作以单腿向前跳跃两步,另一腿再向前跳跃一步,然后并步下蹲,之后转身向四个方向并步跳跃,向四方诸神敬献财宝,表示对祖先神灵的崇拜,显然是具有一定情节的戏剧雏形表演。此舞寓意四方平安、吉祥如意、答谢神灵保佑。 “桑德”意大为开道先锋。出场角色为一牛一熊两舞,他们分别头戴红牛首和蓝色熊首面具,身着华丽的五彩相间折穗绸缎衣裤,手持长剑,围场跨步跳跃。其舞姿稳健而优美,动作幅度较大。羌姆(跳神)中角色有很多动物形态的。其中一类是具有动物造型的护法神,如怖畏金刚和法王都戴牛首面具,那是神灵的幻化之身;而另一类则属于真的动物,与神有关系,或是神灵的座骑、或是神的眷属和宠物,或是图腾崇拜。该舞的熊是动物崇拜。熊体态庞大、性情凶猛,摸拟熊的各种动态,请求神灵保佑和宽恕以及驱赶恶魔。这里的牛神舞则有两种含义,一是祈求丰年,二是把厉鬼赶入地府。牛神环湖作舞,表示驱除妖魔,为神灵开路扫清路障,迎请海神降临。“优拉”即家乡的保护神。青海湖地区将地方保护神称作“优拉宗括颂”、简称“优拉”,也就是二郎神。出场的三个二郎神,便是优拉的三个化身:佛身、佛心、佛言。他们头戴相同面具,手持利剑绕场作舞,洞察人间是否平安。此时,有观众进场内为二郎神敬献哈达,挂于胸前,以祈求保佑家乡平安、人畜兴旺。

发 布 者:
tianzi (发送站内信息)
 
  推荐给朋友
 

发表评论 【查看全部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
分类导航
  旅游景点
  人文地理
  特产名优
地区导航
 北京  天津  重庆
 黑龙江  吉林  辽宁
 山东  山西  江西
 云南  贵州  四川
 河南  河北  安徽
 湖北  湖南  海南
 西藏  青海  新疆
 陕西  甘肃  宁夏
 广东  广西  福建
 江苏  浙江  上海
 香港  澳门  台湾
 内蒙古  其它
推荐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