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蒙古族历史上形成的生存环境和生活方式所决定,葬礼极为简单,一般不设灵床、不摆供品、不穿孝服、不烧纸钱、不用音乐。蒙古族的丧葬主要有土葬、火葬和野葬三种。较为普遍的是土葬。 土葬:据文献记载,13世纪的蒙古族已实行土葬。早期蒙古人认为死亡是由此世渡入彼世,要为死者到彼世安排生活,不论贫富都要尽力使其穿戴好。元朝皇帝死“殓用貂皮袄,皮帽,其靴袜、系腰、盒钵,俱有白粉皮为之。”其所用棺木“凿空其中,类人形大小合为棺,加髹漆毕,则以黄金为圈,三圈定,送至其北园寝之地深埋之,则用万马蹴平,俟草青方解严,则已漫同平波,无复考志遗迹。”又如在《黑鞑事略》中所载:“其墓无冢,以马践蹂,使如平地。”因此,从成吉思汗到元末最后一个皇帝脱欢铁木儿的具体埋葬地点,至今不得而知。而现在的土葬,尤其是农区的蒙古族与汉族的土葬基本相似。 野葬:又叫天葬。主要在牧区。人死后用白布裹身,选定日期,用车拉死者颠落在荒山野甸中。直到三天后沿车辙,寻找尸体。如果尸体已被禽兽吃掉,就认为死者已升入了天堂。尸体若原样,就请喇嘛来念经,给他赎罪,并在尸体上涂上黄油,洒上酒,以图鸟兽啄食。对于野兽吃剩的残骸,收起来用土埋起来。野葬后,死者子孙在49天或百天内不剃头、不饮酒、不作乐,妇女不带头饰,以示哀悼。现在,随着蒙古族人民生活、文化水平的提高,这种野葬习俗基本消失。 火葬:是随着藏传佛教进入后出现的一种丧葬形式,一般都是野外火葬,喇嘛去世后,都要火葬,另外常人因患传染病或者难产者死后都需火葬。火葬时在尸体上涂满黄油,火化成灰,并请喇嘛念经超度,有的把骨灰埋于旷野,有的则抛洒于山谷、江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