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皮筏子 “羊皮筏子赛军舰”是广传于兰州的一个俚语,它用夸张的对比方法形容了羊皮筏子搏击风浪、激流勇进的动势和筏子客豪迈的气魄,描绘了一道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民俗风景线。 把一张张羊皮经特殊方法加工缝制后,经充气扎成气囊,按排列捆绑在数平方米的木架上,羊皮筏子就算是做成了。按筏子大小,羊皮囊一般在8~16个之间,以12个居多。羊皮筏子浮力大,变向灵便,航行快速。尤其是将总浮力分散在十数个单独的羊皮囊上,安全可靠,堪称一绝。羊皮筏子由来已久,在没有现代航渡设施的数百年间,一直是黄河上游摆渡、载货的主要工具,筏工也多是一些回族壮年,祖辈相袭,以为生计。现在,兰州一带的黄河航道彩虹飞架,汽笛不绝于耳,羊皮筏子多已销声匿迹。偶有见到,也多为满足好事者猎奇之用。羊皮筏子古称“革船”是一种简易渡河、运载工具,有羊皮筏子和牛皮筏子两种,皮筏作为原始而石老的水上交通工具,历史悠久,据史载可查,自汉唐以来,上自青海,下自山东,黄河沿岸使用皮筏经久不衰,算来至少有两千多年的历史,甘肃皮筏历史因缺乏记载而难以确定,据《王进定》载,至少在320年前,兰州就大量使用皮筏用以渡河。牛皮筏子载重数十吨,用以货运,羊皮筏子负重较轻,以客运为主,兼营货运。而黄河石林则以羊皮筏子为主,作为水上娱乐的项目之一,筏子客由一人担任,筏子顺流而下,沿河风情尽收眼底。羊皮筏子的制法是将21-23根2-4公分粗的圆柳棍用绳扎成约两米宽,三米长,隔成许多小格子的长方形框架再把十四个充气的羊皮筏子排列整齐,一并拴牢于架上,渡河时将羊皮一面置于水中,摆渡时皮筏顺流而下,返回时,则由筏客扛于肩头,步行至上游,古有“下水人乘筏,上水筏乘人”之说,关于制作羊皮筏子还有一段顺口溜“窜死一只羊,剥下一张皮,捂掉一身毛,涮上一层油,曝晒一个月,吹上一口气,绑成一排排,可赛洋军舰,漂它几十年,逍遥似神仙。抗战时期,兰州一筏子客用羊皮筏子从四川广元运输汽油到重庆,这个轰动山城的故事,成为兰州百姓的美谈,并以“羊皮筏子赛军舰”美誉而载入史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