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当前位置: 首页  景观人文  人文地理

寻找徽州的文化乡愁

所在地区:安徽   时间:2007年12月24日 17:06:00  【加入收藏夹】【举报】【关闭

  “欲识金银气,多从黄白游。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在明代戏剧家汤显祖的诗句里,徽州是富贵华丽之乡。与此对称的却是“前世不修,生在徽州。十三四岁,往外一丢”的凄然。古徽州本来山阻壤隔、地狭人稠,自然资源匮乏,出产难以自给,故有“前世不修,生在徽州”之说。由此徽州男子年少就必须出门谋生,这就所谓“十三四岁,往外一丢”了。其实,徽州成为商业和文化的重镇,源于中国文化和经济南移的宋朝,一直到明清徽商迅速地崛起。   徽州各大族姓,均为魏晋之乱到唐末之乱中由中原迁移而来,不乏显赫世家贵族,保存至今的各家族谱均提到这一点。每逢北方兵荒马乱,徽州特殊地貌便成了避难的天然屏障。正如中央电视台《走遍中国》栏目最近播放的文化专题系列片《徽州》开篇的解说词那样:“历史仿佛风雨中飘来荡去的孤舟,而徽州就是港湾。”   定格的镜像片中的徽州指的是古徽州,古徽州包括安徽的绩溪、歙县、休宁、黟县、祁门和现已划归江西的婺源,面积一万三千平方公里。《徽州》共分10集,每一集都有一个贯穿全集的主题意象,分别是村落、会馆和城镇、书院、祠堂、牌坊、桥与人、黄山松和三雕、古戏台、新安江、齐云山等。   “用镜头来抢救存留下来的农耕时代的文化遗产,是电视人的一种文化自觉。”《徽州》总策划、总撰稿杨晓民先生这样说道,“主题就是为了寻找和追忆故园的文化乡愁,通过电视的镜像来展现古徽州人的生存方式、伦理规范和文化创造,从而发掘徽州文化遗存背后蕴涵的内在文化精神。”   《徽州》的素材不仅仅来源于博物馆的史籍,更多的是挖掘隐藏于民间的文化记忆。在拍摄手法上,吸收了纪录片的表现手法,用讲故事的方法来传递内容,注重情节和细节。经过精心挑选的故事,让徽州历史上的重要人物纷纷登场,这些人与事既包含了徽州的人文精神,又有很强的可看性。   徽州民居   比如第一集《前世今生》就是通过村落这一主题意象走进徽州,徽州村落是农耕社会文明的见证,通过对西递和宏村这两个村落的探源与考证,展现了徽州民居、民俗、小巷特有的风情以及徽州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活观念。第二集《八千里路》从三个徽商的故事娓娓道来,展现了侨居杭州的胡雪岩、侨居苏州的吴士东、侨居扬州的江春这三个徽州商人的不同的人生遭遇,展现徽商所创造的巨大财富、诚信的经营理念以及亦官亦商的封建商帮意识。其中大盐商江春的故事颇显徽商的豪绰。乾隆皇帝下江南,在扬州瘦西湖游览的时候,感慨道:这里的景色如果有了白塔,几乎就是京城的北海了。第二天,乾隆再次坐画舫游览瘦西湖,竟然看见一座竖立在湖边的白塔。这一夜之间出现的白塔,就是江春用盐堆砌起来的。   除了“无徽不成镇”、“无徽不成商”之外,徽人十分重视教育,可谓“十户之村,不废诵读”。也因此徽州素有“东南邹鲁”、“程朱阙里”之誉,私塾发达,人才辈出,仅黄山山麓一条小溪居然一沟三状元、三丞相,又如明代婺源坑头一门出了十多位进士,有“一门九进士,六部四尚书”之称,雄村明清两代出了40余个进士,现在还有牌坊“四代一品”和“父子丞相”。《四库全书》收编著作总数3461种,其中徽人所著197种,占收编著作总数的十八分之一,嗣后名人著作更不少见。   矣欠乃一声屯溪篁墩是徽州新安士族的发源地,它在每一个徽州人的心目中的地位自是非比寻常。要研究徽学、了解徽州人的历史,都要在这里寻根。拍摄《徽州》,当然不能遗漏这里。但是当摄制组走进篁墩的时候,并没有看到预想中的徽派建筑,而是另外一番景象,断壁残垣、满目荒凉。当摄制人员和徽州老人交谈后,在他们绘声绘色描述的记忆中,似乎找到了想象中的篁墩。但那样的篁墩永远留在了老人们手绘的五颜六色的地图上,是用水彩笔画出来的。当他们问到程氏宗祠、程世忠庙的时候,篁墩的老人一脸的惆怅,指着手绘地图上红色的标记说,就在这纸上。   我们正处在一个文化多元的时代,对于中国来说,五四以来对传统文化的破坏太大了,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继承,我们甚至不如周边的国家和地区。杨晓民说:“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拍摄《徽州》的另一层涵义,也有用镜头抢救历史文化遗存的意图,因为传统文化的很多遗存刹那间就会灰飞烟灭了。剧组刚刚拍完的一些东西,第二次再去拍,就彻底消失了。廉价,没有多大意义。用镜头来发现、抢救、保存那些消失的或者即将消失的文明痕迹,是电视人的一种努力。用镜头表达徽州,不是为了把观众带到过去的时代,而是展示、再现我们的先民们曾经有过怎样的一种生存方式、文明方式,这种方式进而又展示了文化的多样性和可能性,它对我们今天的文化塑造又有着怎样的引导和借鉴价值。”   在《徽州》的每一集中分隔段落的,是一组由徽派建筑组成的插入画面,这组画面的最后一个镜头是一扇雕刻精美但却关闭着的门。总编导壹周解释说:“徽州文化就像一扇没有被打开的门。”然而,历史渐行渐远的背影,犹如电视片开头矣欠乃的船声,只留下了那片山那片水中的徽州伫立。

发 布 者:
tianzi (发送站内信息)
 
  推荐给朋友
 

发表评论 【查看全部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
分类导航
  旅游景点
  人文地理
  特产名优
地区导航
 北京  天津  重庆
 黑龙江  吉林  辽宁
 山东  山西  江西
 云南  贵州  四川
 河南  河北  安徽
 湖北  湖南  海南
 西藏  青海  新疆
 陕西  甘肃  宁夏
 广东  广西  福建
 江苏  浙江  上海
 香港  澳门  台湾
 内蒙古  其它
推荐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