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当前位置: 首页  景观人文  人文地理

盛况空前的“送王船”习俗

所在地区:福建   时间:2008年12月02日 14:44:00  【加入收藏夹】【举报】【关闭



厦港渔民送王船典礼 “送王船”又称“烧王船”,是我省沿海渔港、渔村古已有之的民俗,通过祭海神、悼海上遇难的英灵,祈求海上靖安和渔发利市。厦港渔家的“送王船”习俗,还糅合了王爷(郑成功)信仰。据传此俗源于台湾,清初渔家为缅怀郑成功的丰功伟绩,以王爷作为代天巡狩的神而奉祀,并造“王船”送之入海,虽不言明而心领神会。这一民俗在“文革”期间中断,1995年在去台厦门 民的倡议下,重新恢复三年一次的活动,规模一次比一次盛大热闹。
去年11月,记者有幸亲身参与了一次“送王船”活动。
当日凌晨1时许,人们开始为王船“化妆”:船头正面为狮头图案,并按规矩在两侧插上旗子,此谓左青龙、右白虎。船尾正面则绘上大龙,船前后竖有“代天巡狩池府千岁”的红色号旗。船舷上方共插有60个纸人,分别代表了“天将、水手”等不同的身份,插旗的顺序是丝毫错不得的,有专人拿着秩序册,一一仔细核对。精心“打扮”过的王船由专人看管,停放在沙坡尾,周围划出一圈空地,以免船身被人碰伤。王船的尺寸、结构近似于真船,船桅、船帆样样不缺,据说这艘船放入水中也一样能行驶。
依照古礼,“送王船”活动维持5天,斋醮、歌仔戏表演等民俗活动交叉进行。大鼓凉伞、舞龙、歌仔戏等精彩节目陆续上演。这次厦门港“送王船”活动全都在陆地上进行,称为“游天河”,这与将王船放到海上漂流的“游地河”不同。下午近3时许,船身下方的固定物被抽走,王船开始凭借“腹部”下的车轮缓缓前进。有近300人组成9支表演队伍同时行进,全长近200米,边走边上演舞龙、舞狮、大鼓凉伞等节目为王船开道。长龙沿着大学路、海洋三所、白城一路,慢慢走向曾厝垵圣妈宫旁的海边。
队伍到达海边时正值退潮时期。王船化火是活动的高潮之处,主办方为此准备了猪头、猪肚、鸡、鸭、鱼“猪头五牲”祭品进行祭拜。数百份祭品都用红袋子包裹着,其中也包括了香客送来的柴、米、油、盐和菜肴等。随后,祭品被放入海中,慢慢漂向远方。这不仅是为了祭拜神仙,更多是为了告慰曾经葬身大海的人们的英灵。下午4时53分,点火仪式开始。此时王船停放在沙滩上,船头向着大海。乩童以纸钱引火,随后众人也上前帮忙。不一会儿,火光冲天,王船船身传来“噼噼啪啪”的焚烧声音。在场的渔民和信众见状纷纷跪地,默默祈求上苍能将平安、好运和吉祥赐予自己。火借风势,船只渐渐消失在熊熊大火之中,3小时后,王船彻底化为灰烬,旁观的信众这才转身慢慢离去。据介绍,下一次海水涨潮之时,会把船灰一起带走,这象征着祭品全部送给了祭祀对象。

发 布 者:
tianzi (发送站内信息)
 
  推荐给朋友
 

发表评论 【查看全部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
分类导航
  旅游景点
  人文地理
  特产名优
地区导航
 北京  天津  重庆
 黑龙江  吉林  辽宁
 山东  山西  江西
 云南  贵州  四川
 河南  河北  安徽
 湖北  湖南  海南
 西藏  青海  新疆
 陕西  甘肃  宁夏
 广东  广西  福建
 江苏  浙江  上海
 香港  澳门  台湾
 内蒙古  其它
推荐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