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阳古代民间衣着俭朴,式样近于中原,长袖宽脚。阔摆肥腰,服色以蓝、灰白、黑为主。近代以来变化很快。清末、民国时期,平民男子上衣较肥大,老人上衣较长,最长者可过膝。式样大致分为大襟式和对襟式两类。对襟式多为短褂,胸前对开,或钉口,或扣结,扣多少不等。大襟式多成袍状。裤子腰肥、腿粗。东部爱在夹裤外套一条有腿无裆的棉套裤,俗称“叉裤”。妇女上衣一般为大襟右衽式,下着大腰裤,中老年妇女则多扎裤脚,城镇女子穿长裙较多。春、夏、秋衣着较单,冬季穿棉的不多,穿棉裤者更少。农忙季节,男子多穿短裤,光着的上身搭条1尺宽、3尺长的手巾,或披块1平方米左右的披单,既可作汗巾,又可作垫肩。官宦绅商穿着讲究,长衫马褂为日常主要衣着,冬季穿棉袍,外加坎肩或“八团”(即8个碗口大小的团花)马褂,以显示富贵之气。冬季裘衣、皮袄。女性中穿短8寸旗袍者为数不少,领口多饰以各色金属花。民国中后期,城镇流行中山服,潢川、信阳等较大城镇中,穿西服、打领带者渐多,女子穿旗袍更为普遍。 新中国成立初期,男子通常着中山装、军干服,女工作人员穿列宁服,农村女子多为对襟花褂,大襟褂限于中老年妇女。20世纪50年代后期,学生装、工作服比较流行。女子穿裙者普遍。“文化大革命”时期,不论男女,均以着草绿色军服为入时。80年代以来,穿着趋向时装化、流行化、性别化。